工作室简介
郭振球,1926年生,汉族,湖南省长沙人。湖南中医学院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全国名老中医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湖南省第六届政协委员,曾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医经、诊断学教研室主任,世界传统卫生组织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,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点通讯评议专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议专家等职。
专家风采
郭振球,,男,长沙市望城县人,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幼承庭训,立志振兴中医,终生矢志不渝,从医、执教60余年,在中医临床、教学、科研等领域均取得了累累硕果,尤其在中医诊断学方面卓有贡献。郭老致力于诊断的客观化、微观化研究,1981年郭老带领其研究生袁肇凯进行了察舌辨证微观研究,创立了微观舌诊学,并领衔组建“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实验室”,开展了一系列研究。1986年郭老正式使用微观辨证一词,1988年提出“微观辨证学”概念,并将其内容拓展为包括微观舌诊、微观病机、微观证治、微观药证等微观辨证系统。郭老“微观辨证学之研究”于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;“益气活血法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与机理研究”于1997年获湖南省中医科技成果二等奖;“抗纤灵治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”于2002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21世纪自然医学优秀成果奖。
郭老主张中医诊断学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之桥梁,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。郭老耙梳中医学古籍文献,整理了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等,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(二版)《中医诊断学》的基础上规范了中医诊断学范围、原理、原则等,系统整理了的病因、经络、六经、卫气营血、三焦辨等辨证体系,充实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(五版)《中医诊断学》内容,并被六版、七版教材沿用。
郭老率先开展中医现代化研究,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开展了中医药疗效观察、计算机病证研究、新药与微观化研究,并获得了两个新药证书:天母降压片(卫药证字Z-003号)、甲芪肝纤颗粒(国药证字Z20030029)。两药均转让给药品生产厂家,天母降压片已生产出成药,创造了较大社会与经济效益。